惡露要排多久才乾淨?一次看懂「惡露」定義、與月經差別、何時該就醫、飲食規範

女孩擁抱懷孕的母親

歷經 10 月懷胎的過程,眼看就要和肚子裡的小寶寶見面了,既期待又好擔心生產時令人難以忍受的疼痛感,還要擔心產後會出現的「惡露」。
惡露需要排多久?和月經有什麼差別?如何將惡露排乾淨?在飲食方面需要注意什麼?這些都在文章中一一回答你。

惡露是什麼?

惡露指的就是女性在生產後,子宮在恢復期間,從陰道所排出的分泌物。其中包含了來自於胎盤與子宮剝離後混合的分泌物、上皮組織、胎盤碎片、羊水、及壞死的組織脫落等。

 

惡露要排多久?不同階段又會有什麼差異呢?

產婦不論是自然產還是剖腹產都會有惡露的產生。而每個時期所排出來的惡露狀況會有些不同,大約會在 1-2 個月內會排完。當惡露排完後也表示子宮復原了。

期間 特徵 顏色 味道
產後1-3 天 出血量較多 鮮紅色 血腥味
產後4-10 天 惡露的顏色會漸漸變為淺紅色或是淺褐色,且排出的量也會比較少一點。 淺紅色
產後10 天 剩下一些殘留的分泌物、白血球等,所以呈現出來的顏色會略淡、且流量也會越來越少。 黃色
產後約 2 週 惡露會變成透明黏液 透明

身懷六甲的母親在肚上比心

小迷思:剖腹產的孕婦為什麼還會有惡露呢?

許多剖腹產的媽媽會認為在剖腹過程中,醫師會幫忙清除惡露,所以應該不會再有惡露的出現才對吧?

的確,在剖腹生產的過程中因為有醫師幫忙清除惡露(將胎膜、胎盤)所以惡露量會較自然產的產婦減少許多,但仍然無法完全被清除乾淨。由於惡露會持續製造,而且剖腹產的產婦又因為有傷口,無法按摩子宮,所以可能惡露排出的時間會較自然產的產婦來得久一點。

 

惡露和月經的差別?

因為月經和惡露都一樣是排血,所以有時候在判斷上容易出現混淆。通常惡露在產後 4-6 週會排乾淨,所以若是在產後一個月內所排出的應屬於惡露,且惡露的顏色會隨著時間推進,顏色會越來越淺。所以若是經過 6-8 週後,加上又沒有哺乳的情況下,突然又出現大量的鮮血,大多可以判定為是月經。

在郊外行走散步

如何能將惡露排乾淨呢?

惡露在生產完後的第一週,量為最多,然後慢慢地變少,通常到了第 6 週後,能將惡露排出;最慢在產後 8 週時能完全排乾淨。也可以透過以下的方法來加速讓惡露排出體內:

  1. 按照醫囑服用子宮收縮劑的藥物

  2. 按摩:

    當產婦摸不到硬硬的子宮或是惡露的出血量較多時,可以用手以環狀的方式按摩子宮,因為在按壓的過程中,能幫助子宮的收縮,同時具有止血的作用,能幫助產助身體恢復健康

  3. 使用束腹帶:

    除了可以幫助子宮的復位外,也有助於體內臟器的歸位

  4. 適當的走動:

    透過適度的運動,有助於將惡露排得更乾淨

  5. 哺餵母乳:

    這是一種最天然又有效的方式,哺餵母乳能促進子宮的收縮,能縮短惡露排出的時間

一碗營養湯品

藉由中藥來調理:

  1. 生化湯:

    建議自然產的媽媽於生產完後,隔天就可以開始服用生化湯。剖腹產的媽媽建議可以從生產完後的第 5 天開始服用,通常會建議連續服用 1 週即可。

  2. 八珍湯:

    約產後 10-14 天後,此時因為生產過程中所留下的傷口也恢復得差不多了,可以開始使用如八珍湯、十全大補湯等,來養胃健脾的同時也能滋養體內的五臟六腑,幫助產後的媽媽恢復體力、精力及養顏美容的好氣色。

 

什麼情況下需要就醫?

當惡露排出的量太多的時候(1 小時內就要換 2 次衛生棉)。有可能是因為子宮收縮不良所引起的。

  1. 惡露停了又來:

    如果是在產後一個月內,惡露的排出量有依時間的經過而減少,則不用太擔心;但如果是產後 4 週或是 8 週以上,又有出現血流量太多時,則應先觀察是否為月經來臨。

  2. 惡露帶有血塊:

    惡露帶有血塊是正常的現象,這是因為子宮內的一些脫落物及組織塊形成的,產婦只要保持好外陰部的清潔衛生、避免細菌的滋生就不用太擔心,除非是產後一個月後還是持續有血塊排出,則需立即就醫。

  3. 伴隨著有異味產生:

    表示體內的血塊或是胎膜組織沒有完全排出,而堆積在體內引發細菌感染,才會造成惡露伴隨有異味產生。
    有些產婦因為子宮內膜發炎而引起發燒,即是俗稱的「產褥熱」。這有可能是在生產的過程中,因為羊水破了太久而造成的子宮感染,除了會引起發燒外,常見的還會伴隨著下腹疼痛等現象。此時應盡快就醫接受治療。
    一個媽媽坐在地上

惡露沒有排乾淨會造成什麼影響嗎?

產婦在分娩完後約 2 週左右的時間,能將惡露排出,若是陰道一直有出血的情況,或是分泌物出現異味,則有可能是子宮內有些胎盤殘留下的廢物沒有排出,此時都需要及時治療,以免引發感染而導致宮腔壞死的情形。

 

產後除了要注意排惡露的情形外,在飲食方面也要多注意

產婦的營養還是要以「均衡」為原則,可以多加攝取下列營養素:

  1. 蛋白質:

    產後一週建議清淡飲食,因為剛生產完身體正處在恢復期,傷口也正在癒合中,此時不宜大補,應以清淡飲食增加蛋白質或是湯品(魚湯、雞湯或是排骨湯)等為宜。

  2. 鈣質:

    孕婦對鈣質的需求量從進入懷孕後期就開始大增,因此建議產後的媽媽可以多補充,以免出現抽筋、牙齒鬆動等「月子病」。

  3. 卵磷脂:

    對於哺餵母乳的媽媽而言,最怕的就是遇到乳腺管阻塞,會引起乳房硬塊且出現疼痛感。此時應食用卵磷脂,因具有乳化作用,可以降低乳汁中的黏性並增加母乳中的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。能預防乳腺管的阻塞。

  4. 魚油:

    因其含有豐富的 DHA,對於嬰兒腦部的發育具有很好的幫助,同時也可以預防產後憂鬱症的發生,對於媽媽和寶寶而言都是很好的成分。建議可以多吃(鮭魚、秋刀魚)等,如少吃到魚,也可以靠保健食品補充,可以參考:【2023精選推薦】魚油的10個功效及38款品牌比較表

延伸閱讀:在家坐月子食譜,該吃什麼?禁忌其實是迷思?坐月子原則一次看懂

整罐魚油

你可能還想看:
1. 關於產後減肥,媽媽只要養成這一個習慣,產後瘦20公斤不是夢

2. 備孕&孕婦都該知道葉酸Q&A,葉酸這樣吃更有效》悠活超級葉酸+鐵

 

參考資料:

  1. C M Visness, K I Kennedy, R Ramos.(1997).The duration and character of postpartum bleeding among breast-feeding women
  2. D Sherman, S Lurie, E Frenkel, Y Kurzweil, I Bukovsky, S Arieli.(1997).Characteristics of normal lochia
柚子媽咪站長
柚子媽咪-大頭像
我是一位全職的家庭主婦,育有一女一男,為了照顧全家健康,自己研究研究知識,也把他整理分享出來。本身也認識 2 位營養師,會請他們協助撰文,網站內容除了從我的角度出發,還有營養師的看點喔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